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丝路切片:骆驼 正文

丝路切片:骆驼

来源:一线希望网 编辑:娱乐 时间:2024-05-09 08:13:34

丝路切片:骆驼

作为驮畜的丝路代表,在文明史上,切片骆驼似乎一直为人类驱役,骆驼穿行绝域,丝路转输物资,切片奔走于邦国城市之间。骆驼

其实骆驼跋涉之旅的丝路发端,远远早于人类出现。切片大约4600万年前,骆驼古老的丝路偶蹄目开始分化出猪形亚目、反刍亚目(如牛、切片鹿)和胼足亚目。骆驼比起前两者的丝路枝荣叶茂、子息繁昌,切片胼足亚目而今只剩骆驼科一支独苗。骆驼这支独苗最初的成员出现在北美洲,体型极小,仅如兔子。倘给现代的骆驼瞧见,恐怕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种能被自己一脚踩死的小兽竟然是老祖宗。此后数千万年间,骆驼科动物发了奋的长个儿,一度进化出长颈鹿那样长腿长脖子的古骆驼(Aepycamelus),及高达4米的巨驼。约1700万年前,骆驼族与羊驼族分道扬镳,走上了各自的演化之路。约440万年前,单峰驼和双峰驼也分化开来,循经时隐时现的白令陆桥,横渡数万里,来到欧亚和非洲大陆。另一种观点则将该时间推迟至约100万年前,指出骆驼从北美发源地出发,兵分两路,一支直抵中亚和蒙古高原寒冷干旱之地,进化成双峰驼;一支走得更远,跨越大陆干旱中心,进入东欧,继而一部分南下非洲及印度北部,进化为单峰驼。

古骆驼(wiki共享资源)

骆驼所栖息的内陆荒漠之域,人类建立文明时间较晚,因此尽管骆驼在运输方面地形加成优势明显,驯化时间却要迟于犬、猪、牛、羊。一般认为,6000年前,单峰驼始驯化于西亚、阿拉伯南部和北非;4500年前,中亚居民率先驯化了双峰驼(家养双峰驼)。土库曼斯坦一处青铜时代遗址发现的陶制骆驼拉车模型,表明公元前3000至前2500年,该地区双峰驼已经驯化。大概在此之后,家养骆驼或驯化经验向周边扩散,公元前1700年到前800年的巴基斯坦皮拉克(Pirak)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双峰驼骨骼和陶塑,可以判明为家养种。公元前1700年到前1200年,双峰驼向北扩散至哈萨克斯坦和乌拉尔地区,公元前10世纪抵达西伯利亚。

骆驼驯化时间较晚,或许还与驯化难度有关。骆驼的驼峰可以高于地面超过2米,对先民而言,收服如此庞然大物,无疑是危险艰难的尝试,但这一切都值得。过去几千年间,这种世界上最强大硬朗的哺乳动物,无数次踏过冰封的山脉,和滚烫的岩石,在生命禁地两端牵挽起索桥,运送物资、护送商旅,其所展现的卓越安全性,令人叹为观止。

百万年来,骆驼为适应极端环境,进化出艺术般的生物学特性。荒漠长行,首患缺水,旅人上路,要想不被渴死,无非“多储备、节约用”。骆驼则以其生理机能,贯彻了这六字方针,喝得极多,用得却极少,骆驼一次可以喝下50-80升水,相当于当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桶装水(18.9L)4桶有余。以往认为,骆驼凭借容量巨大的胃贮水,发挥类似水库的作用,当机体缺水随时调用。但近来研究指出,骆驼的暴饮非为储存,而是为了补充消耗的水分。如此巨量摄入,却不虞渗透压降至安全值以下,这与骆驼的血红细胞形态有关。双峰驼的红细胞呈椭圆形饼状,中间厚、边缘薄,与其他哺乳动物中间凹、边缘厚的圆形细胞不同,这种独特的形状可以承受超乎寻常的贮水膨胀,大量饮水时,可膨胀至原体积的196%,却不至于因渗透性改变而撕裂。相比之下,一般家畜的红细胞膨胀至150%即发生溶解。该形态同时有利于通过毛细血管,脱水后细胞体积缩小,但仍可保持流动。换言之,骆驼红细胞储水上限,和脱水下限,均超过其他家畜。为了节水,骆驼的肾脏也变得强悍无比,能够尽量降低尿液的水分含量,粪便也干燥到足以引火的程度。相传驼粪燃烧产生的烟与狼烟相似,笔直冲天,并具杀蚊和壁虱之效。至今阿联酋一些地区还在取骆驼粪与煤混合,用作工业燃料。骆驼汗腺不发达,体温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夜间保持在34℃左右,酷热的午后则调整至41℃,只有高于该体温,骆驼才开始出汗,如此每天将节省达6升水。虽然水分依旧不免消耗,但骆驼皮下微血管壁极厚,阻止了血管内水分丧失,避免血液过度浓缩粘稠阻塞血管,即使失水量达体重的30%亦可忍受,其他家畜失水量超过体重12%,即致死亡。

荒漠植物本就有限,为了适应环境,各各进化成看上去很不好吃的样子,有的高盐,有的扎嘴,有的有毒,驴马见了,多半大皱眉头,不知如何下口。骆驼就无所顾忌了,这些在沙漠混了百万年的土著,天生一副钢铁牙口,嘴唇和口腔组织强韧坚硬,唾液充沛粘稠,什么锐枝木蓼、仙人掌,进入口腔,有如破碎机吞铁钉,三磨两咀,统统嚼得粉碎。骆驼体内多拷贝的CYP2J基因,能够抑制因摄入盐分过多引起的血压升高;数量超出一般家畜的CYP3基因则负责解毒,无论高盐还是有毒,骆驼一概不拒。因此,即使不谈其他性能,单就骆驼在荒漠中可以自行觅食、驴马却需额外携带大量秣料来说,骆驼的运输成本,即显示出特出的优势。节省下来的负重空间,尽不妨驮载更多商货水粮。一个多花钱,一个多赚钱,此消彼长,对精明的商人来说,选骡马还是选骆驼,显而易见。与摄水一样,骆驼单日采食量也极为惊人,可超过30公斤。大量剩余能量转化为脂肪,贮存于驼峰中,即使数日不食,也能保证生理机能运转。其中双峰驼的脂肪产生和储存能力要强于单峰驼,所以双峰驼更耐寒些。同时,比起飞扬跳脱的马,骆驼安静得多,静止状态下,骆驼每小时耗能仅为马的62%;在荒漠中驮载100kg,行走1公里消耗的能量仅为马的1/3。古时西渡沙海,往往弥月方出,商旅即利用骆驼的低能耗,将一大块盐水和制的面团塞入骆驼口中,复系其口,不令咀嚼,使面团徐徐分解,作为骆驼的一月之食。可怜的骆驼一路之上衔着一大坨面,吐也吐不掉,嚼又嚼不着,难受至极。南宋周密《癸辛杂识》:

“回回国所经道中,有沙碛数千里,不生草木,亦无水泉,尘沙眯目,凡一月方能过此。每以盐和面作大脔,置橐驼口中,仍系其口,勿令噬嗑,使盐面之气沾濡,庶不致饿死。人则以面作饼,各贮水一榼于腰间,或牛羊浑脱皮盛水置车中。每日略食饵饼,濡之以水。或迷路水竭,太渴则饮马溺,或压马粪汁而饮之。”

骆驼口腔

朔漠飞沙紧,最迷人畜眼瞳。骆驼睫毛极长,浓密而下垂,组成第一道防护,双重眼睑皆可单独启闭,足以屏遮异物。纵有细沙疏漏吹入,由于它的瞬膜与泪腺发达,利用瞬膜后移和泪水分泌,也可洗掉眼球表面的沙尘。因此狂风呼啸,无碍骆驼引颈远眺,遥见绿洲。经验丰富的长者,还擅纵骆驼寻找潜伏地下的水脉,西晋张华《博物志》:

“自敦煌西,渡流沙往外国,沙石千余里,中无水。时则有伏流处,人莫能知。骆驼知水脉,过其处辄停不肯行,以足踏地。人于其踏处掘之,辄得水。”

骆驼鼻孔呈斜开裂缝状,开阖自如,鼻内特殊的肉瓣构造,进一步起到阻挡沙粒之用。研究人员发现,与人类呼吸疾病相关的四个基因,在骆驼基因组中进行了快速进化,使骆驼获得对于哮喘等呼吸性疾病的强大抵抗力。史书更多载骆驼敏锐的沙暴预警,每每救人于死亡之缘:

“且末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所至,唯老驼豫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

所有这一切构成了骆驼纵横沙海的本钱,成为商旅倚赖的长城。商旅歇宿,骆驼高大的躯体合围,掩护主人不被流沙淹没。倘若遇雪,骆驼放低长颈,垂下膆毛覆盖主人,不仅保暖,而且保护人类免遭大雪压埋。所以说,骆驼何止“沙漠之舟”,简直是沙漠奶妈、沙漠男友,负重代步,提携护持,百般体贴,无微不至。因此当东非和阿拉伯地区骆驼驯养形成规模,早期——特别是季风利用之前的香料之路重心一度由海上转移到了陆上,求购香料的商人不再乘船涉险驶入布满珊瑚礁的红海,而是选择更稳妥可靠的驼队陆运。拥有超过两千匹骆驼的庞大商队,汇成贸易巨流,奔涌流过阿拉伯半岛,把印度洋的味道带回法老权杖守护的国度,和奥林匹斯山顶众神俯瞰的城邦。

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可能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向东走入中国人视野。先前部分学者主张,中国的双峰驼系由野双峰驼(Camelus ferus)驯化而来,由此推断中国是双峰驼最初的驯化地。不过,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充分表明,现存的野双峰驼与被驯化了的家养双峰驼——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双峰驼,具有不同的遗传组成,其间并无直接亲缘关系,乃是各自独立的物种,二者早在70万年前已经分离。而7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恐怕尚未具备驯化骆驼的能力。目前中国最早的家养双峰驼确凿考古证据,来自新疆轮台群巴克墓地,这里出土的随葬骆驼头骨,年代可早至公元前800年左右,相当于西周晚期。就在周幽王挖空心思,拿烽火和诸侯当单机游戏逗姑娘开心的时候,双峰驼跟随游牧民族悄然东行,中国西北和北方那些风尘仆仆的行人们,慢慢开始熟悉这种脸上始终挂着憨笑的奇怪动物了。《逸周书·王会觧》早就载道:

“正北空同、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豹胡、戎翟、匈奴、楼烦、月氏、孅犁、其龙、东胡,请令以橐驼、白玉、野马、騊駼、駃騠、良弓为献。”

到战国时期,双峰驼深入与匈奴山戎接壤的燕赵之地,甚至为荆楚之人所知。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次第说服燕、赵、韩、魏、齐,最后向楚威王陈述利害,许诺若楚国加入抗秦联盟,则霸业可期,届时北地臣服,贡奉而来的骆驼良马,将塞满大楚厩苑:“大王诚能用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燕、代橐驼良马必实外厩。”楚威王雄图大略,苏秦画的这张大饼正对胃口,当即拍板入伙,六国联盟遂成。20世纪60、70年代湖北江陵望山、荆门后港楚墓出土的人骑骆驼灯,为当年苏秦的擘画,提供了实物印证。

江陵望山楚墓人骑骆驼灯

当时汉地多呼骆驼为“橐驼”。“橐”指口袋,“橐驼”就是“与马相类而背上像背着口袋的动物”。有人感觉口袋不够贴切,相比起来,驼峰更像坟丘,《汉书·西域传》:“大月氏出一封橐驼。”唐人颜师古注:“脊上有一封也。封,言其隆高若封土也。今俗呼为封牛。”显然,许多中原人眼里,驼峰这种生理结构奇特而陌生,中原人的认知经验,似牛羊驴马种种畜类,脊背从来既平且直,实在难以理解骆驼背上为何会凸起一块。《牟子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言马肿背。’”见到骆驼茫然不识,硬说是肿了背的马,马和骆驼听了都不免一脸困惑。指驼为马的情形在过去似乎并不少见,所以才会形成俗谚,流行上千年。还有更大惊小怪的,直接把骆驼当成了妖怪,《三水小牍》:

“乾符中,刘秉仁为江州刺史。自京将骆驼至郡。因风而逸于庐山下。南土无此畜,人见而大惊。因聚徒击射而毙,乃以状白州曰:‘获庐山精。’刘公讶,其事既至,愀然曰:‘此吾橐驼也。’乃命瘗于江壖。”

说的是唐朝末年,刘秉仁调任江州刺史,从京师长安千里迢迢,特意带了匹骆驼南下。不料途中骆驼受惊,脱离队伍,逃到了庐山脚下。江州相当于今天的江西九江,唐代开发程度有限,风物大异关中,绝少有骆驼出现。当地人见了那匹骆驼,惊骇莫名,纠合大批人手包围起来,乱箭齐发,把骆驼射死了。这还不算,又抬去州衙,向新刺史邀功请赏,说射杀了一头山精。刘秉仁讶然之余,甚至有点小期待:这辈子还从没见过山精呢,不知是什么东西?出来一看,瞬间变脸抱头:“这是我的骆驼!”

尽管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即见豢养骆驼记录,但直到汉武帝朝开启对匈全面战争、凿空西域,骆驼始大量进入关中。西汉《盐铁论》记桑弘羊剖析丝绸贸易之利,指出帝国仅以丝绸一宗货物,便可掏空胡族的金宝牲畜,收富己损敌之效:

“夫中国一端之缦,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损敌国之用。是以骡驴馲駞,可使衔尾入塞。”

“衔尾入塞”,当非止夸大之辞,西汉人是见过这种场面的。公元前90年,为配合天山东端对匈奴的攻势,汉武帝命成娩征发楼兰、尉犁、危须等西域六国大军围击匈奴小弟车师。破城之后,西域联军各自归去,凯旋回国的汉军团却糗粮不继,饿死道路者数以千人。武帝急调酒泉郡驴、骆驼驮粮,出玉门关接应。当时远征,朝廷准允士兵私募随从仆役,人数极众,要支援这样一支庞大军队的粮草,驼队的规模可想而知。2001年发掘的汉昭帝平陵丛葬坑二号坑也发现有大批动物殉葬骸骨,共计33头骆驼、11头牛和10头驴。驼骨的数量和占比,也印证了西汉养驼业的发达。汉代君臣对骆驼的性能,商贸及军事价值,认识越来越深刻,自武帝朝以降,历次用兵塞外,除了照例缴获牛马羊这些传统牲畜,也开始捎带上骆驼。西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常惠破匈奴,获“马、牛、羊、驴、骡、橐驼七十余万头”;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稽落山一战,窦宪大破北单于,“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安帝元初四年(117年),中郎将任尚、骑都尉马贤共破西羌狼莫,得“牛、马、驴、羊、骆驼十余万头”;汉末段颎征羌,凡一百八十战,“获牛、马、骡、驴、驼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余头”。西域各臣属国看准了汉老大的需求喜好,三天两头来献骆驼,当然受制于国力及使团规模,所贡者数量有限,终不及打仗虏来的多。

不论什么攒多了,都免不了找个专门的地方存放,衣有衣柜,粮有粮仓,愁肠有酒卮,前任有黑名单。汉帝国骆驼攒得太多,同骡马混养,诸多不便,于是在太仆属下,置“橐泉厩”专司牧驼。边郡牧监、牧苑之类养马机构大率也会利用当地天然牧场养驼,备朝廷调用。

橐泉厩中的骆驼,可能以双峰驼居多,单峰驼数量少些。历史上,单峰驼(Camelus dromedarius)在北非、阿拉伯和印度等热带地区广有分布,较为适应炎热气候,非洲一些国家称之为“阿拉伯骆驼”。在伊斯兰帝国,单峰驼一度取代马车,成为最高效、最便宜的交通工具,伊斯兰城市的街道因此更多是为骆驼的体型量身打造,而非考虑容纳马车通过,修建的比较狭窄。单峰驼高、瘦且迅速,虽然耐热,但耐力略逊,要伴随人类穿越撒哈拉沙漠这样巨大的死亡之域,不及双峰驼可靠。双峰驼更为强壮坚韧,几乎不惧任何极端地形。这种名副其实的六边形全能生物,栖息地集中于蒙古国、中国内蒙新疆、中亚和土耳其。高纬度、高海拔环境的生活,赋予了双峰驼卓越的寒冷抗性,以及攀越雪峰的山地加成。它的学名(Camelus bactrianus)种加词bactrianus来自Bactrian,意思是“巴克特里亚的”。作为一个古老的地名,巴克特里亚可以指包括今阿富汗北部以及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南部的广大地区,汉朝人的史书中,更习惯称其地为“大夏”,这里正是双峰驼的最早驯化地之一。虽然提起骆驼,中国人的印象,似乎总以双峰驼为主,实际上如今全球双峰驼的数量,只有单峰驼的1/8(约200万头)。不过由于更靠近双峰驼分布地,以及横贯西北荒漠地带、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的长程贸易需要,在中国历史上,双峰驼使用率显然更高。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代骆驼画像和雕塑基本都是双峰驼,即便在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众多有关骆驼的岩画中,单峰驼也只是间或出现。

总体来说,汉代养驼,以长安为界,以北以西比较发达,以东以南,骆驼就少得多。中原和南方有关骆驼的汉代考古资料寥寥无几,某些雕塑和画像的骆驼蹄子,甚至做成了马蹄模样,说明制作者对骆驼的了解似是而非,估计连亲眼见到实物的机会也少之又少,创作全凭记忆和想象。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逐柔然,西灭胡夏、北凉,平统万,定秦陇,取河西水草丰茂之地,辟为超级牧场,养马两百万匹,骆驼多至百万余峰。及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又在河南建河阳牧场,每年从西北迁入大批良驼。这时候的粟特人商队,开始牵着双峰驼,穿过险象环生的戈壁和中国北方的战火,络绎于洛阳、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之间转运丝绸与香料。“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北朝到隋唐,由于塞北游牧部族大举南下,以及丝绸之路的作用,骆驼俑在中原广泛兴起,特别是“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中原地区大中型墓葬几乎都有出土,少则一件,多则十几件。骆驼终于迈过雄壮的潼关,向中国东部南部挺进。

敦煌佛爷庙唐墓出土骆驼砖

中古时期养驼业发达,有时贵族出行,尤其远途跋涉,往往乘驼,上文刘秉仁就是一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一代雄主,在位厉行改革,尤重深化门第等级制度,迁都洛阳之后,推四大望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为天下四姓。另一豪族——也就是唐朝皇室认了当祖宗的陇西李氏,生怕落选这次天下前四高门评定,星夜骑着骆驼入关。然而还是晚了一步,赶到洛阳时,四族位次已经尘埃落定。李氏怅怅而返,从此得了个“驼李”的绰号,一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武则天朝仍隔三差五被人拉出来笑话。陇西李氏乘的乃是一种特异的骆驼,号为“明驼”。这种动物的身影,还奔驰于青川绿野,牧童琅琅吟诵的《木兰辞》歌声间。花木兰得胜还朝,“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句其实还有另一个版本:“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李氏希荣心切,木兰归心似箭,所选皆是最快的坐骑,传说明驼日行千里,远逾奔马,是以二人弃马取驼,而花木兰需向皇上求赐,见得此兽十分稀有,非皇家内苑、豪府巨族,等闲难置。明驼的外形,似乎与寻常骆驼没什么区别,唐代奇书《酉阳杂俎》披露了从驼群之中分辨神物的秘诀:“驼卧,腹不帖地,屈足漏明,则行千里”,观察骆驼伏卧之姿,唯独腹不帖地,腹下透光的,才是明驼。及至大唐落幕,后人想望前朝风流,东拉西扯,把明驼写成了杨贵妃与安禄山的传情信使:

“交趾贡龙脑香,有蝉蚕之状五十枚。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上赐妃十枚。妃私发明驼使持三枚遗禄山。”

原文“明驼使”之下,另附注道:“明驼者,腹下有毛,夜能明,日驰五百里”。谓明驼之所以称为明驼,是因为腹下的毛晚上会发光。如此一来,骆驼等于自带照明系统,夜里也不耽误赶路,所以宜于长行。这当然是小说家脑洞大开,总觉得盖代枭雄和绝世美女之间该发生点什么,为了远在幽州(今北京西南)的情人,深宫贵妃连自带车灯的生物摩托都派上了,此诚“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世人偏爱这类香艳魔幻的故事,到了明代,传得越发离谱:

“唐制,驿有驼使,非边塞军机不得擅发。杨妃私发明驼赐安禄山荔枝。”

说杨贵妃把唐玄宗安排驿马,千里快递来的特供荔枝,又私用明驼,千里迢迢快递给了安禄山。倘使唐玄宗、杜牧见此,不知作何感想。

玄宗:终究是错付了!

杜牧:还有这种操作?

只是一日而色变的荔枝,送到长安城已经不大新鲜,再这么转送一遭,恐怕安禄山吃了要腹泻。

“日行千里”的设定看上去仿佛遥不可及,其实普通单峰驼的长程速度可以达到40 km/h,比今天的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快了一倍;冲刺时提升至65 km/h。假使单峰驼维持40 km/h的匀速,日行10小时,那么去千里就不算太远;日行13小时,便可突破千里之数。考虑到骆驼惊人的耐力,达成这一目标,也并非全无可能。这样推算下来,《新唐书·吐蕃传》所载“独峰驼日驰千里”应属写实。向日唐玄宗朝名将哥舒翰领河源军镇青海,遣使回京奏报军国大事,多乘白骆驼,每天走五百里。西域于阗国产出一种细长角的小鹿,与骆驼结合,生下奇异之兽,名为“风脚驼”,日行七百里,其疾如风。哥舒翰的白驼和于阗风脚驼或系速度本就较慢的双峰驼,戈壁上载人日行五百、七百,已经相当可贵。而传说嚈哒国出产一种两脚骆驼,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普天之下岂有两条腿的走兽?我们只好猜测观察者或是被风沙迷住了眼睛,错把鸵鸟当成了骆驼。

有时候高居太极宫或大明宫的皇帝准允贡使将骆驼牵上朝堂,亲自察视。这些骆驼都会纳入畜籍,记录在册,身上烙下印记,以供放养识别。形形色色的外来骆驼挤满了唐朝圉厩。与汉朝一样,唐廷也在边地广辟牧场,自陇山以西至河湟幅员千里,置八马坊,归监牧辖制。到唐玄宗天宝十三载,陇右官营牧场,总计有驼、牛、羊三十三万头。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所遇“羌女轻烽燧,胡儿掣骆驼”,王昌龄“橐驼五万部落稠”,足见其繁荣。在皇城,骆驼的饲养则隶属“闲厩”。“闲”的字形,为门中有木,本义指栅栏,引申为马厩。周王室养马的地方就叫“闲”。唐朝原本效法古制,也搞了十二个闲,分成两厩。后来驼马越生越多,养不开了,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乃增设飞龙厩,任命宦官为飞龙使执掌。厩中之驼,号为飞龙驼。唐德宗贞元初年,藩镇反叛,切断江淮粮道。那时三辅供应仰给于东南,漕运一断,关中仓廪迅速告竭,京师斗米千钱,连天子六宫,都不敷十日之食。朝廷果断改用陆运,调集飞龙驼,从永丰仓为禁军输送饩廪,以安军心。

边境互市之所,唐廷设互市监,专司贸易事宜,诸如验货、定价、抽税等等。这些史笔未加细叙的地方,进行着当时帝国最大宗的骆驼贸易。《旧唐书·职官志》:“诸市监掌诸蕃交易马、驼、驴、牛之事。”至于骆驼价格,根据新疆出土的佉卢文残卷,魏晋时期于阗地区一匹单峰驼能换到20-30匹绢,或一名年轻的女奴,比牛和马(约值15-20匹绢)要贵不少。唐代西州一匹波斯骆驼(即单峰驼)作价27-33匹绢,也高于经过阉割的突厥马(16-20匹绢)。骆驼比马昂贵,与其说是豪车与普通车之分,毋宁说是重型越野卡车与家用车之别。骆驼身形远高于马,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力亦胜之。双峰驼负载强度可达300公斤,多被投入长途运输,驮运帐篷之类重物,驴、骡驮载较轻的货物,牛则很难应付崎岖的道路。在上述交易之地,骆驼的适用性和效率无疑较诸包括马匹在内的其他驮畜优越得多。

从陶俑来看,骆驼的驮载物包括驼囊、丝捆(成捆的丝)、兔皮、长颈瓶、钱串、织物、毛毯、玻璃器,有时居然还有狗、猴子和琵琶。这些货物看上去乱七八糟,然而往往越是特别的“货物”,越容易为世人留意。大唐臣民永远忘不了,当年安禄山洗劫帝京,乌鸦站在宫殿檐角,刀鞘滴血的叛军鞭驱着长长驼队,满载紫禁奇珍,和无可挽回的帝国荣光,从烟烬中走出的情形,“贼之陷两京,常以橐它载禁府珍宝贮范阳,如丘阜然”。杜甫沉痛地写道:“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后来祸首史思明为部将缢杀,毡毯裹尸,也付之骆驼运回洛阳,洵可谓报应不爽。隋朝虞孝仁和北宋孙承佑,用起骆驼来就闲放脱俗的多了。这两位老兄出身大贵之家,积习奢侈,领兵出去打仗,都不忘用骆驼背着大水箱贮水养鱼,以备军旅之中解馋。孙承佑有一回随宋太宗北征,抵达幽州以南时天色向晚,行军辛苦,诸将大多尚未吃早饭。孙承佑邀得几位同袍到自己帐中,施施然取出活鱼,做成生鱼片,众将无不诧异:这老小子是左慈、介象么,哪里变出来的鲜鱼?

骆驼背着一堆奇奇怪怪乱七八糟的东西,跟随主人风尘仆仆东奔西走,虽然脸上始终微笑,不知心里会想些什么。这种毛茸茸的大家伙看上去呆萌温和好欺负,毕竟也有其极限,谚语所谓“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你不能因为人家能力强肯吃苦就无休止地役使加负。据说骆驼自有沉默的抗议方式,拒绝不合理的工作强度,南宋罗愿《尔雅翼》说,骆驼“凡欲脊载,辄先屈足受之。所载未尽量,终不起。”那么换句话说,骆驼感觉满负荷时,会自动站起,表示“够了,再给老子加东西老子背不动”。仅此轻巧一举,足可使人类明白其意,双方因此达成通灵般的默契。

满负荷工作的骆驼,使宋朝人大受其惠。两宋马匹奇缺,必须充分发挥其他驮畜的效能,以支国民之用。那时有人算了笔账:每头骆驼囊粮三石,成本四贯钱;驴子、骡子每头只能运载一石,却需消耗两贯钱,用骆驼搞运输的性价比高得多,由是官民多养骆驼。北宋的骆驼,上为天子驾车,下供小民代步。山西太原,老百姓养驼司空见惯,去人家串门,迎面就是兀楞楞一匹大骆驼站在那里,据说当地养骆驼,普遍到跟养羊差不多。宋神宗朝,日本僧人成寻求法中华,在河东路(今山西、陕西部分地区)的官道上,每天能遇到三四十匹骆驼。目睹“异域奇兽”成群结队,那份儿视觉冲击,不啻从拖拉机时代瞬间跨入赛博朋克。宋初将领祁廷训,因为身材高大,遇事却多所逃避,胆小无用,得了个外号“祁橐驼”。当然骆驼也不是一味软弱好欺,宋真宗天禧年间,有武将赴山东履新,带了十几匹骆驼载运行李。因是夏季,夜里贪凉赶路,不意遇上一大三小四只老虎。十几匹骆驼登时躁动起来,尥蹶子的尥蹶子,伸脖子叫的伸脖子叫。老虎久居深山,何曾见过高达两米的骆驼?吓得孩子也不管了,一道烟逃得没影。武将的随从轻轻松松捉得三只虎崽子,卖了个好价钱。假使当年武都头过景阳冈,也带上一队骆驼,想那吊睛白额猛虎也就不敢出来撩拨了。相形之下,上文晚唐刘秉仁赴任,才得一匹骆驼随行,可就寒伧的多。身在江南的梅尧臣嘴巴塞满了驼队从陕西远道运来的榲桲,雀跃写道:

蒺藜已枯天马归,嫩蜡笼黄霜冒干。

不比江南楂柚酸,橐驼载与吴人看。

民谚则云:“夏至后,不没狗;但雨多,没橐驼”,言夏至之后燥热少雨,连狗子都淹没不了;而一旦滂霈骤发,狂霖数日,积水之深,足可没过骆驼。骆驼入谚,说明在民间相当常见。唐代要用一名年轻女奴才能交易的昂贵驮畜,到宋代市场如此兴旺,像极了如今的私家车,曾几何时,还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区区二三十载,满坑满谷,要挖地洞才停得下。这也反映了宋朝民间殷富,的确名不虚传。

尽管汴梁市民常年见到头戴小金花毡笠、穿金丝战袍,骑骆驼的于阗使臣,带着万里之外的贡物和国书,跨过护龙河,从万胜门进城朝见天子。但是关于宋朝官方大规模从域外获取骆驼的记载却似乎不多,这可能与宋朝缺失汉唐那般煊赫的武功有关,总不能指望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返之际,还有余暇赶回几万匹骆驼。而西夏、回鹘、龟兹和于阗这些国家,以朝贡贸易的方式,每次“贡”入不过三五百匹,兀自斤斤计较,嫌宋廷回赐少。北宋嘉佑八年(1063)八月,于阗使臣来贡,不知朝廷起初赐了些什么,被使臣一口回绝,意思嫌少,不敢领受,并且要求退还已经献上的单峰驼。朝廷大丢面子之余,索性做得漂亮些,不但全数退回骆驼,更额外赐钱五千贯。于阗人喜出望外:一个子儿没花,白得两份赏赐,大宋官家这不彻头彻尾的冤大头吗?这一下占便宜占上了瘾,于是“其后数以方物来献”,此后元丰(1078-1085)、元祐(1086-1094)年间,几乎年年都来,有时一年之间,来上三四批人。如此一来,宋廷没收到几匹骆驼,倒净往外送银子了。及建炎南渡,江南气候不适宜生存,南宋官方豢养的骆驼数量锐减,养驼机构驼坊开始改养大象。

明代官方牧驼不盛,清初有所重振,道光以后,复又衰落。乾隆年间养驼万峰的新疆巴里坤驼厂,经道光张格尔之乱,凋零殆尽,仅剩五百头。不过在民间,骆驼依然是使用率极高的驮畜,驮载着商品、思想和艺术,默默穿梭在晚清遗存的老照片中,一如过去数千年来一样,用它的驼峰,串连起丝绸之路的沿线文明。

清末北京城的骆驼(雷尼诺恩北京影像集)

参考资料

  1. Claude, Guérin. Mammal evolution, an illustrated guide | London R.J.G. Savage, M.R. Long, 1 vol. cartonné 305×220 mm, 259 p. fig. ISBN: 0 565 009427. Prix: 17.50,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ed. (1986) - ScienceDirect[J]. Geobios, 19(6):873-873.
  2. 吉日木图, 陈钢粮, 云振宇. 双峰驼与双峰驼乳[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3. Palmer, D., ed. (1999). The Marshall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Animals. London : Marshall Editions. ISBN 978-1-84028-152-1.
  4. Huiguang Wu, Xuanmin Guang, Mohamed B. Al-Fageeh et al. Camelid genomes reveal evolution and adaptation to desert environment[J]. Nature communication. 5, 1-9, 2014.
  5. Reitz E J , Wing E S . Zooarchaeology (Second Ed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291.
  6. Potts, D.T., Camel Hybridization and the Role of Camelus bactrainus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the Orient 47(2), p.145, 2004.
  7. Richard H . A preliminary note on the faunal remains from Pirak[J]. 1979.
  8. Bulliet, R. W. The Camel and the Wheel[M] .MA, US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9. 陈如熙, 王晞日韦. 双峰驼禁饮水前后红细胞形态,压积,渗透抵抗力变化的初步研究[J]. 宁夏农业科技, 1982(4).
  10. Ming-liang, 明亮, Chen Gang-liang,等. 骆驼科动物基因组研究进展[C]// 第四届中国骆驼大会. 2015.
  11. 南宋.李石《续博物志》
  12. 贺新民, 杨宪孝. 中国骆驼发展史(上)[J]. 农业考古, 1981(1):9.
  13. Bactrian & Dromedary Camels. Factsheets. San Diego Zoo Global Library. 2009
  14. 《魏书·西域传》
  15. 15. 苏学轼主编. 养驼学(第二版)[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0. 1-20.
  16. 张小云, 罗运兵. 中国骆驼驯化起源的考古学观察[J]. 古今农业, 2014(1):9.
  17. 《史记·苏秦列传》
  18.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江陵望山沙冢楚墓[M]. 文物出版社, 1996.
  19. 陈振裕. 湖北发现战国西汉的骆驼图象[J]. 农业考古, 1987(1):378-379.
  20. 《汉书·西域传》
  21. 李明, 邢福来, 谢高文. 巨形动物陪葬少年天子——初探汉平陵从葬坑[J]. 文物天地, 2002(1):9.
  22. 《汉书·西域传下》
  23. 《后汉书·窦融列传》
  24. 《后汉书·西羌传》
  25. 《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26. 《汉书·百官公卿表》
  27. S.A.M.艾兹赫德, 姜智芹(译).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28. 吉日木图.双峰家驼与野驼分子进化及驼乳理化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9. 罗运兵. 我国骆驼的早期驯养与扩散[C]//.中国《活兽慈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3:18-26.
  30. 《魏书·食货志》
  31. 唐.张籍《凉州词》
  32.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3. 唐.张鷟《朝野佥载》
  34. 北宋.乐史《杨太真外传》
  35. 明.释可真《长松茹退》;明.王志坚《表异录》
  36. 石云涛. 汉代外来文明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37.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
  38. 唐.郑常《洽闻记》
  39. 《新唐书·百官志》:“凡献物,皆客执以见,驼马则陈于朝堂。”
  40. 《新唐书·兵志》
  41. 唐.杜甫《寓目》
  42. 唐.王昌龄《箜篌引》
  43. 《新唐书·百官志》
  44. 《周礼·夏官》:“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
  45. 《新唐书·食货志》
  46. 殷晴. 丝绸之路经济史研究[M].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2.
  47. [美]芮乐伟·韩森. 丝绸之路新史[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48. Knauer,Elfriede Regina :The Camel's Load in Life and Death: Iconography and Ideology of Chinese Pottery Figurines from Han to Tang and Their Relevance to Trade Along the Silk Routes,Zurich: AKANTHVS,1998.参见荣新江《骆驼的生死驮载——汉唐陶俑的图像和观念及其与丝路贸易的关系》书评,《唐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49. 《新唐书·逆臣上》
  50. 唐.杜甫《哀王孙》
  51. 《隋书·虞庆则传》
  52. 《十国春秋·吴越·孙承祐传》
  53.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54. 《宋史·舆服一》:“凉车,赤质,金涂银装,龙凤五采明金,织以红黄藤,油壁,绯丝绦龙头,梅红罗褥……驾以橐驼。”
  55. [日]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
  56. 《宋史·祁廷训传》
  57. 南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
  58. 北宋.梅尧臣《得沙苑榲桲戏酬》
  59. 南宋.程大昌《续演繁露》
  60.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61. 《宋史·外国六·于阗传》
  62.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
  63. 《清史稿·兵志》
  64. 例如美国摄影师雷尼诺恩(Clarence Eugene Lemunyon)拍摄于1910年前后的北京影像集(现藏于荷兰民族学博物馆)
热门文章

0.546s , 8955.6796875 kb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丝路切片:骆驼,一线希望网  

sitemap

Top